冬日暖阳下翻看摩西奶奶的大画册, 心中宁静又美好。
摩西奶奶之名我早有耳闻,但直到遇到这本《摩西奶奶》,我才算是开始真正了解 - 我首先被画吸引,然后是被摩西奶奶这个人深深吸引。
摩西奶奶是美国一位土生土长的乡村农妇。她一生在农场劳作,78岁才开始认真作画, 享年101岁,成为家喻户晓备受爱戴尊敬的的民俗画家。她画的都是乡村风景的四季变化,社区生活的热闹场景,制作枫糖,抓火鸡,节日准备等等。色彩明亮,欢快,和谐,真实。
摩西奶奶自己是这样描述她作画的方式:“我有时会向窗外望去,寻找阴影的色彩和树木上不同的绿,但当我准备画画时,我就闭上眼睛,想象一个场景。。。我是从上开始往下画。先是天空,然后是山脉、丘陵、房屋、牛群,然后是人。”
而看摩西奶奶的画,我常是从下往上看的,小院的栅栏,鸡鹅成群,轻快的马车载着欢快的人们,谷仓,几只安静的牛,白雪覆盖着屋顶,屋后成排的树,远处的山脉绵延,蓝天白云。。。好像我们是和摩西奶奶一起站在高坡上,俯瞰着天阔地广,炊烟袅袅,小村被温柔环绕着,宁静又祥和,看着看着,心里会唤起温暖与向往, 眼睛会忍不住润湿起来。。。
看摩西奶奶的画, 是要忍不住想亲近画家这个人的。
我的这本《摩西奶奶》1973年出版,由她的艺术经纪人Otto Kallir 所著,按时间顺序分四大部分,最后附有一个详细的索引图录。这本书印刷质量很高,纸张厚实,每页图裁下来,都是可以直接装镜框摆放的。Kallir没有像一般的艺术评论家那样采用旁观评判的语气,或者夹杂着高大上的专业名词,而是徐徐道来,行文十分清晰易懂。其中有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几乎是回忆录与艺术画册的混合体。书的设计也很舒服,字体大, 留白多。只是整本书十分厚重,要放在桌子上才能方便阅读。而且年代久远,装订没有采用线装, 多翻几次,很容易就剥落了下来。
这是一本要慢慢欣赏阅读的书。
书中有摩西奶奶手写的个人记录,有很多言谈交往细节。比如Kallir开车半小时凑着手电筒看画,比如摩西奶奶自定的画名,比如会见杜鲁门总统时摩西奶奶让杜鲁门弹钢琴等等。介绍的是画,说的其实是摩西奶奶的个人魅力。
摩西奶奶这个人和她的艺术是密不可分的, 因为她画的就是她的生活。
摩西奶奶全名 Anna Mary Robertson Moses,1860年出生于乡村农庄。 78岁正式画画, 80岁成名, 101岁去世。在摩西奶奶百年跨度的生命中,大时代波澜起伏, 农场劳作也是繁重的。她12岁就离家去做帮工。27岁与同农场的雇工Thomas Salmon Moses 结婚经营农庄。她生育了十个孩子有五个夭折。45岁他们一家搬到了纽约eagle bridge 的定居,有了自家的农场。67岁她的丈夫因心脏病突发离世。69岁那年(1929)美国股市崩塌,经济进入大萧条期。70岁时她离开农场5年照顾生病的女儿与孙子,摩西奶奶是个闲不住的人,就在空闲时间开始自己设计图案做刺绣画。之后因关节炎加重影响刺绣,她开始画画。78岁时她的几幅画放在农场邻近的小药店展卖,被路过的业余收藏家Loise Calder 发现并为之四处推荐。78岁因此算是摩西奶奶正式开始作画的一年。 摩西奶奶79岁时的1939年二战开始,同年奥地利裔犹太人Otto Kallir 辗转欧洲数国最终移民美国, 并在纽约开办了一家画廊。因为听说 Kallir对民间艺术感兴趣,Loise Calder便将摩西奶奶的画推荐给Kallir。 1940年Kallir在他纽约的画廊为摩西奶奶举办了她的第一个个人画展。 其时, 摩西奶奶80岁,自此到她101岁去世,创作不断,声誉日隆,几乎是传遍全球,为大众所敬爱,成为美国精神的一种象征。
在动荡的时代中,在农耕渐渐被大工业替代的变革中,在经济萧条与战争的冲击中, 摩西奶奶画中所涌动的乡情与温情,所传递的平实与美好,以及她这个人勤劳爽直的性格, 活泼敏捷的气质,就像一个定海神针一样,提醒着我们,生活本来是这样的,生活应该是这样的, 生活可以是这样的。
摩西奶奶从来没有把绘画当成什么特别重要的事,也没有受名利的影响。她甚至十分不理解人们为何花高价买她的画。她曾说过:“街上遇到人说遇见你真荣幸啊, 我会反问,那你以前见到我的时候怎么没感到荣幸呢,不管你们怎么夸张, 我还是原来的我。“
摩西奶奶说: “画画不重要,重要的是保持忙碌。”
2024年最后一天,上班工作,下班包饺子,晚饭后散步,坐下来将这篇短文完成。 看看手边这本 《摩西奶奶》, 莫名就想起那句“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汪曾祺),读书是件很个体的事,可是真的就有这样一种温暖陪伴的感觉。
摩西奶奶的画, 不仅传递了美和温暖,摩西奶奶的画,还传递着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