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列表«上篇:《听歌:就让世界多一颗心》本篇:《贝壳贝壳》下篇:《俗眼看童书》»
单文列表«上篇:《听歌:就让世界多一颗心》本篇:《贝壳贝壳》下篇:《俗眼看童书》»


《贝壳贝壳》
(7/28/2004)



1。COVER

Shell


这本贝壳野外志,是少儿参考书。我爱它精美,随手自图书馆借来翻翻。在第二页的野外注意事项中,除了提醒观者安全之外,它接著说:

- 把你寻找贝壳移动的岩石或物品放回原处
- 尊重制造贝壳的小动物,只搜集空贝壳, 不要把活着的软体动物赶离它们的家
- 不要带走超过你需要的贝壳,留下一些在原处给其他的贝壳收集者
- 跟朋友们分享你发现的贝壳, 笔记,图像。

我掩卷停下,原来这是一本字里行间有爱心的书。

我们也有一本本的书提到如何对待这些小动物,它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菜谱。然后我们家家还有口传的秘方。 我会对小儿这样说:这个蛤蜊, 妈妈老家里叫“GA 蛤” 水里会伸出一个水管,手一碰,会呲水出来。水煮开,壳一张开就好, 一半扒了吃,一半和汤留下来做打卤面。那个扇贝,要买新鲜的,回来撬开,贝壳易扎手,扔掉不要碰,舅姥爷会做扇贝丁加蛋,人称“海上升明月”。这个牡蛎,绞碎做馅,姥姥包海鲜饺子最拿手。。

我的家乡在海边。小时候,海边的岩石缝里有密密麻麻的小黑螺,大石掀开后可找到小海螺,岩边有牡蛎及海红,海星海葵小海蟹随处可见。可是那时没有人跟我们说,要尊重这些小动物,没有人教我们明白它们欣赏它们。

前年我回家的时候,严令封海,人们开始吃一种以前没资格做美食的叫海怪的东西。

2。WHAT‘S SHELL:

对这些小生物还有没有其它的描绘方式呢?这本书还原给我们一个自然生命的版本:

有一类动物柔软无骨无节, 为了保护自己,它需要一个家。这个家是它一生一世唯一的一个, 由它自产石灰质经月经年建造而成。屋漏墙裂,也不离不弃,修修补补便又是一年。这种动物叫软体动物,它们的家叫贝壳。

贝壳自边缘向外生长,每个重要的生长期,都会留下一道深痕,像树轮一样,久而久之,它们的外形日见饱满,色彩更加美丽动人。它们遍布全球, 有素食者,有肉食着,有的爱独处,有的爱群居, 有的爱四处漫游,有的固守着一方岩石终生不离。

这美丽的贝壳,不是为了人类收藏而存在。自然界里的动物都是食物链里的一环, 软软的小身体戴个沉重的外壳, 不过是为了自保为了生存。 贝壳如皇后螺大而坚,可避骚扰;泥螺混色于周围环境之中,平凡不起眼;虎皮贝光滑圆润,便于逃生;刺蚝外面的很多粗刺,处处写着绕行;更给的将外壳加固将门关紧,让掠食者不能轻易得逞。

其实, 我们与它们又有多大的区别呢?

3。

某日,当你吃过鲜蚌, 请将剩壳仔细看上两眼,看它的花纹与颜色,看它细微处的精致,你会同意每一个贝壳都有它不平凡的美丽。或者,我们可以忘记美食片刻,忘记锅里的肉碗里的汤,讲给孩童听那自然界里的贝壳,讲讲双壳纲河蚌那一支水管的妙用,扇贝那些原始的小小蓝眼睛,腹足纲螺们的细细齿舌,头足纲里唯一有外壳的鹦鹉螺, 以及难得一见的有八片盔甲样壳板的石鳖,说说人与自然,谈谈这个星球不就的将来。只有懂得,才会珍惜,才会慈悲, 才会做一个尊重爱护生命的自然爱好者。

我们人人都热爱自然, 不是吗?


附图:

1.皇后螺 (QUEEN CONCH)。 在佛罗里达属濒危保护种。别说活的,空壳在海滩上也是不许动的。为何濒危,因为味鲜,因为美丽。

Shell


2。 蛤蜊(CLAM)也可以长得如此之大如此之恣意

Shell


3。扇贝(SCALLOP),看那些小眼睛

Shell


4. 虎皮贝(COWRIE),美啊美

Shell


5. 鹦鹉螺(NAUTILUSE), 同类的都叫章鱼乌贼,而它与众不同。

Shell


6. 石鳖(CHINTON), 身穿盔甲,神啊。


7. 象鼻壳 (TUSK SHELL),大多居于海底,轻易不露面。 浅水中也有一些,据说爱好习性与双壳类的蚌相近, 可是看着不像啊


8.刺蚝(ATLANTIC THORNY OYSTER ),ID看着吓人,其实里面不过是住着一个柔软的小东西

Shell

单文列表«上篇:《听歌:就让世界多一颗心》本篇:《贝壳贝壳》下篇:《俗眼看童书》»
全部列表«上篇:《听歌:就让世界多一颗心》本篇:《贝壳贝壳》下篇:《俗眼看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