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式人生感想 --- 读“陈道明话人生”有感
yue, 08/20/2011 |
早晨坐火车上班,我喜欢坐在靠东的车窗座位。迎着清晨七点的阳光,朝露, 晨练的身影, 宁静的湖面,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阳光带来温暖,身体温暖, 内心也温暖。 温暖是人生最美好的感觉。 我喜欢看花看树看大自然,最令我感动的并不是花的绽放和绿叶繁枝, 最令我感动的是每朵花每片叶里所蕴涵的巨大的温暖的力量 - 在经历了春夏秋冬轮回之后,向往温暖创造温暖的饱满力量。 我喜欢拥抱,和被拥抱。爱和被爱的温暖, 能抵消日常难免的摩擦争吵。有多少冷淡的冲突,就一定要有多少温暖的补偿。有多少悲伤,就一定要有多少欢喜。我喜欢路人的微笑,被拉开等候着的门,雨中放慢了以免溅湿行人的车, 陌生人间的小善意小体贴温暖了未知, 温暖了意外。 如果说阳光哺育了万物,那么可以说温暖的情怀滋润了美好的人生。 这个世界什么都是双份的,有光有影, 有温暖也有冰冷。能得到什么,取决于我们寻找什么。 寻找温暖的人总会得到温暖。在体会了伤心失落无助等等挫败之后, 在明白了世事无常的沧桑之后, 仍然坚持做一个感受温暖的人, 接受温暖的人, 保存温暖的人, 散发温暖的人, 传递温暖的人, 这样的人生才是美好的, 才是值得期待与向往的。 一个温暖的人, 会格外懂得感恩。 一个感恩的人, 会格外容易体会温暖。不是唯有父母恩,自然恩, 社会恩,等等大恩才是恩。细小的, 如孩子的笑声, 一朵小野花,忙碌了一天之后, 一家人一起平平安安吃顿家常便饭,甚至能吃能喝不疼不痒, 都是值得大感恩的。感恩, 我的理解, 并不是责任与义务, 而是自然而然的,朴实的感动与回应。感恩, 是快乐得接受。感恩, 是喜悦得回报。 一朵小花是怎么感恩阳光土壤和水呢? 它快乐得向上开放。一个人怎么回报那些大恩德呢? 做一个健康自立的人, 做一个充满喜悦的人,做一个对家庭有爱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我们不一定要成龙成凤, 不一定要惊天动地,给父母多几个问安电话,陪孩子玩会儿球,地上有垃圾顺手捡起来, 从小事做起, 力所能及,持之以恒。 青春年少时最看重的是 “朋友”,恋爱时会变成“ 爱人”,结婚生子时是 “家庭” ,等人到中年, 就要学会“独处”, 学会“随缘”。 常常在忙乱了一段时间后,我喜欢挤出半天时间,一个人带着相机, 出去走一走, 看一看。一个人, 心情放松,天也大了, 地也大了, 身边到处都是风景。 独处是与自己做朋友,在自己的生活里真正体会。你是不是愿意交你自己这样的朋友? 你是不是过着自己真正想过的生活? 只有在独处时才能真正静下心来看分明。只有独处, 才能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去伪存真,让生活更富有意义与情趣, 让自己更舒展大方。一个人对着计算机在论坛里幽灵般得四处寻找热闹, 不是独处。一个人不分黑天白日沉迷在一堆连续剧里, 也不是独处。那是在逃避自己, 那是在逃避现实。 随缘就是明白春夏秋冬的自然变化规律, 不仅对树, 对人也适用。 常青的树多是平淡的凉的。要想体会春花秋实的绚烂与温暖, 就不要怕甜蜜,不要怕分离, 不要怕变化,不要怕轮回。随缘不是不在乎, 随缘是大在乎 - 在乎到可以给他自由,让他来去自由。 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生活重点。如果把所有这一切都揉在一起,或者重点颠倒,就会不胜负荷,就会顾此失彼,就会失衡, 就会“焦虑”。我也时常焦虑。 太多的照片还没有整理,该做的事情总有遗漏。昨晚临睡前,顺手打开计算机,把这些感想写了几句,一不留神,十一点变成十二点, 一转眼居然就到了一点。 今天就难免疲倦急躁。有意思的是,一个人静心做了太多喜欢的事也会导致焦虑。因为在这个世界我们人人都有两个大限制:时间,身体。违背自然养息的规律,忽视个人承受的局限,久而久之,不仅精神焦虑,器官也会衰退。 如何缓解焦虑, 大概都可以集中在一个关键字:“ 放”。 放低 - 放低标准,不强求最好,足够好就可以。放慢 - 放慢呼吸,放慢节奏,给身体恢复的时间。放下 - 伤你心伤你肺让你挺不起腰挪不动步的那些统统都应该放下。 如果能放下一些, 我们就容易恢复弹性, 恢复柔软, 恢复从容。我所希望的人生,不是百炼成钢,不是无欲则刚。 我所希望的人生是柔软的。 一个温暖, 感恩, 随缘的人,看众生皆有情义,视悲喜皆是天意,心会是柔和的,温软的, 会懂得变通, 懂得接受。因此乐观积极, 遇难能呈祥,逢凶可化吉, 生命力更绵长淳厚。这样柔软的人生,像一条清澈的小溪,可高可低,可弯可直,可急可缓, 一路顺势而行, 随遇而安。 周末去农场摘蓝莓。蓝莓大大胖胖又香又甜,充满了阳光的味道, 真好啊。旁边是一片花海, 繁花似锦, 真美啊。我熬了两个晚上拖拖拉拉写的这么一大篇,其实不过是说了八个字: 温暖, 感恩, 随缘,柔软。 而这些字, 不如一粒小蓝莓,一朵花, 表达得更实在更真切。。。 (后注: 周四他转来一篇文章“陈道明话人生”给我看。“陈道明话人生” 文字简洁,流畅,精准。道理清白,耐人寻味。 这样的文字这样的道理必是从生活中体会出来的,是历经时间悟出来的。能有这样体会的人,是一个沉得住气, 沉得住心的, 很有智慧的男人。 如果简单总结一下, 陈氏人生体会大概可以总结为:君子淡交,知恩图报,两不相欠, 放弃放空。 很好, 很难得的境界,只是意微凉。 周末,车上,饭桌上,与他闲聊了几句感想, 他说,你也写写吧。故, 有此文。 - yue, 08/20/2011 ) *********************** 附录: 陈道明话人生 ************************* 想起那个年代,制服、自行车,吃的是大锅饭,我庆幸曾经历过它。尽管经历过“文革”中的各种运动,也感受过物质生活的贫乏,但那种单纯带来的美好,我始终不能忘却。 我说过我不爱交朋友,其实不然,只是交往方式不同。我不会跟别人甜如蜜,也不会让别人跟我甜如蜜。我觉得人真的掏心窝子的时候,就离分开不远了。有时候有朋友跟我说太多他自己的东西,我会制止他。一,这个跟我没关系,对我来讲是没有用的;二,掌握对方太多的东西,会产生一种“悬空”的情绪,永远在两人之间罩着。这种距离下不会产生多少美感,到头来只会落得个“不在乎”。 都说对于男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责任,我理解的责任首先是“不欠”。于国 — 祖国培育了我,所以要努力做到遵纪守法,国家需要我的时候,我要尽义务和责任;于家 — 父母养育了我,我要尽孝,让老人为我而感到欣慰;于妻 — 我要尽力维护这个家庭的利 益;于子 — 让孩子因有我这个父亲而骄傲;于友 — 让对方因有我这个朋友而快乐;于人 — 让别人因为我的存在而受益。这就是我理解的 — 知恩图报。 我们经常在生活当中听到这样的话:我实话告诉你,说心里话,说白了吧,我跟你老实说吧,我一点不骗你 …… 我们有多少这样的“真诚”惯用语,就有多少谎话产生。 有三十岁的朋友告诉我,他活得很焦虑。社会走得太深,你就会焦虑。能对生活多控制一点,焦虑就会少一点。一天到晚在饭桌上跟人吃饭说话,说的话跟自己毫无关系,说的都是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好消息、坏消息、真消息、假消息都得搁进去 — 你就是垃圾桶,你盛也得盛,不盛也得盛。搁这么多垃圾,怎么可能不焦虑? 而且焦虑感很大一部分来自不自由。我觉得很多人达到“自由” 的状态是在“无能期 ”:退休了,社会不需要你了,年轻人不需要你了,孩子不需要你了,有人认为这是自由,其实那不叫自由。自由不是被抛弃,而是放弃。 朋友往往会问:你在家都干吗?我说什么都没干,发呆呢。 我认为发呆是最放松的事。尝试把自己脑袋放空,哪怕只有几分钟,其实也挺幸福的。人生大部分是空白,人忍受不了空白就要往里边填东西,给自己加载。其实最好的事儿就是跟好朋友一起发呆。有一起发呆的瞬间,说明关系是多么放松。我们常常在与人接触时让自己撑着,都是怕话掉地上,话接话,赶快接起来,太累。 我喜欢收拾家, 收拾完特干净,会觉得很舒服。我觉得男人最大的时尚就是多在家待一待。其实把所有该回家的人都召回家,这个社会就会安定许多。 我曾经在西北一个庙门口看到一副对联: “ 在高处立,着平处坐,向阔处行;存上等心,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我一直在体会着它。 “在高处”,是说可以站得很高看问题; “着平处坐”,踏踏实实,平等对人; “向阔处行”,就是说心胸要开阔,做事要变通,别走死胡同; “存上等心”,就是存善良的心,要自律; “中等缘”,就是不拒人千里之外,也不零距离接触,中庸; “享下等福”,就是说要能吃苦。 这是一个很难达到的境界。 行而正难,思无邪难上加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