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月十五, 周四, 下午三时半离开公司, 坐班车到 charles river。 其时将近四时, 阳光尚十分耀眼, 沿着静静的小路看那小湖寻那莲, 湖里只散落着浮萍, 并没有莲花盛开。 一群大雁迤逦而过, 幼雁今年似也长得极快极大。
在河边长椅上坐下, 拿出三明治慢慢吃。 河上帆叶点点, 有人在晒太阳, 有人在跑步。 后有绿树, 前有明水, 阳光华丽丽, 忍不住闭上眼, 深呼吸, 周围的光与绿涌过来, 身心放松下来, 似也加入了天地宏大祥和的光合作用之中。
每年都会到这里来坐一坐, 闲闲得, 懒懒得, 无所事事得。。。
|
五点多坐地铁三站到哈佛。 地铁下车, 进校门, 斜穿过哈佛园绿地, 草地上闲坐着些年轻人, 看书, 谈天, 玩飞盘, 阳光下的侧影, 悠闲, 轻松,又充满朝气。
经科学中心,门前喷水池边有孩子戏水,青年对座; 过纪念厅,门廊中一青年正低头捧读; 左转, 直奔此行的目的地: 哈佛自然历史博物馆 ( harvar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
此行是慕名而来。 慕的不是哈佛的名, 慕的是它的馆藏玻璃花的大名。
哈佛大学的韦尔玻璃花收藏,据说共有3000多件, 依实物大小,十分精确得展现了847个植物种类的各个发育阶段。 由德国 Blaschkas 父子自1887年到1936年, 历时49年, 为哈佛大学教学特制的植物标本, 并由韦尔母女为纪念哈佛大学校友韦尔先生赞助捐献。
喜欢玻璃工艺品,喜欢它晶莹剔透的质感, 喜欢它可曲可伸的润滑与精细。 三千多件啊, 若能置身其间, 想一想都让人心跳。
入得馆门, 买了四元的社区票, 上三楼, 正对着便是玻璃花展的大门。推门而入, 幽暗的灯光, 一排排的玻璃柜, 里面排满了各种植物标本。 这些标本色彩形状大小是如此得栩栩如生, 从正面侧面看了又看,方才确定它们真得都是玻璃做的。
没有期望中阳光明媚的大厅, 没有期望中满室的流光溢彩, 每一件在聚光灯下都是精妙绝伦艺术品的玻璃花, 就这样安静本分, 仔仔细细得复制着一草一木一花的原型。展厅的墙壁上挂着多幅 Blaschkas 父子所做的植物写生, 纪录与分解图。 展厅里还有一张他们使用的工作台, 陈列着小灯台, 脚动吹气筒,各色玻璃, 水彩, 油彩, 钳子等普通的小工具。
玻璃先被烤软,然后拉伸,造型, 连接,涂色, 烤瓷, 有时需要用一条小铜丝做内部撑架, 有时需要用一点动物胶粘和各个散件。 有的植物上要特意表现出一点衰败的痕迹,有的花蕊中要加上一只小昆虫进出的变化,展示花粉的传递过程。 Blaschkas 父子从未发表过学科论文,也没有教授名衔, 却根据自己的观察与总结,以手工艺人特有的专注认真, 身心眼手意巧妙协作, 借助于玻璃, 将科学的精确与艺术的精妙完美得融合在了一起。
我向来对踏实做实事的工匠十分仰慕, 面对百年之后仍无人能复制能超越的数千件精品, 得知这两位前无古人后为来者的巧匠,唯有一声长叹。
哈佛自然历史博物馆,除了植物馆之外, 还有动物馆、矿物馆和研究人类的匹巴地馆。出了玻璃花厅, 又上下左右得看了看, 各种生物的标本化石, 琳琅满目, 说着天工的奇妙, 相比之下, 玻璃花于天工之中又有了巧夺天工之意。
出了哈佛,乘地铁回返。 经过 charles river 时不到7点, 赶回家的下一班火车尚早, 出站, 到桥上再走一走。 桥上视野开阔, 远处高楼稳重, 近处帆船活泼, 天高水蓝,晴朗朗一派好风好水, 心胸为之一亮。
偶尔自日常中跳出来,做一个看风景的人, 见证这世界随处可寻的大手笔与小奇妙, 是何等赏心悦目的快事啊。。。
|